膠東在線4月24日訊(記者 賈楚航 實習生 王鈺蒙 通訊員 宋秀英)講臺上,老師從農業技術講到互聯網銷售……講臺下,近百名出生于“60后”“70后”“80后”的農民“領頭雁”聽得津津有味,課間也圍著老師打破砂鍋各種問……4月22日,一場針對新農人的特別培訓在煙臺舉行,現場火熱的氣氛、渴求的眼神,讓人感受到農村廣闊天地孕育著蓬勃的希望和無窮力量。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趁難得的閑暇時光,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舉辦了此次2024年全市高素質農民能力提升培訓班。為期三天的培訓課程,有農村電商、智慧農業、農業信息化等實用課。課程形式也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的講臺授課,也有師生互動和學員交流。
目不轉睛聽講的學員中,“70后”的鐘少霞絕對是“優等生”一個。身為招遠市建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鐘少霞2019年親手打破自己的“鐵飯碗”,從事業單位辭職回鄉務農,種植紅薯、賣地瓜苗,年收入近百萬元,并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七山齊”。
“我的‘七山齊’紅薯之所以能種得好、賣得好,真的要感謝農廣校的培訓。”鐘少霞說,“如果不是農廣校的培訓,現在我仍然兩眼一抹黑。”
2019年回鄉創業后,鐘少霞連續兩年種植400多畝紅薯,但因為不懂技術,天公也不配合,兩年里賠得血本無歸,元氣大傷。機緣巧合下,參加了市農研中心(農廣校)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令她眼界大開。“有老師的專業技術指導,有同行的相互交流取經,自己的思想境界也有了很大提升,”鐘少霞說,如今除了地瓜種植、儲存,她還根據培訓班上獲得的啟發,新上了幾套設備,開展地瓜深加工。“我想永遠懷著一顆初心,生產綠色健康的產品,為自己,也為他人。”
與鐘少霞一樣,來自海陽市郭城鎮山東村的“80”新農人劉雪寧,也從培訓班上獲益匪淺。山東村有著百年古梨園,每到梨園飄香豐收時,總會迎來全國各地的客商。“最初只敢承包幾十畝,不敢多了,為啥?因為咱不懂技術呀!”劉雪寧說。自從2019年有幸參加了“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后,他突然像打開了新世界,如今一口氣承包了200畝梨園。“怕啥?咱要專家有專家,要市場有市場”,劉雪寧說,現在他常年請同村的村民料理果園,僅此一項,幫助村民每年額外多收入兩三萬元,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煙臺全市累計培育高素質農民(新型職業農民)27401人,開展新型農民創業培訓3619人次,為煙臺鄉村振興、為廣袤鄉野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梯隊。
“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學,帶著收獲回。”煙臺市農研中心(農廣校)副主任徐東森希望所有的參訓學員,都能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學到新知識、找到新路徑、取到真經驗,既成為知識全面、技能過硬、服務優良的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又成為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的“領頭雁”。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為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了農村的廣闊沃野耕好耕新,煙臺“新農人”在加油……(實習編輯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