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初冬的黑龍江哈爾濱,呵氣成霜。道里區撫順社區,黨委書記郝麗影夾著兩本書,急匆匆往居民謝慧婷老人家走。
“來,閨女,快進屋,我和你叔前段時間還在電視上找你呢!”老人笑著把郝麗影迎進門。“謝姨,這次來,就是想和您嘮嘮進京開會的感受,順便帶來一本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您和我叔是老黨員,又是社區網格小組長,抽空看看,多給咱們社區工作提提意見!”郝麗影說。
“這些年,咱社區變化真不小,得感謝黨的好政策。”退休前,謝慧婷是安化街黨支部委員,在她家電視柜上,最顯眼的就是用手工串珠制作的黨旗擺件。退休后,她報名成為社區網格化管理小組長,單元門的維護、寄存家門鑰匙,整個單元18戶居民的大事小情她都管。
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撫順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面積大,失業人員多、老年人多、困難群眾多的“三多”問題比較突出,管理難度不小。
為了實現第一時間掌握、及時處理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等問題,郝麗影將轄區內2548戶居民按照院落,縱向分為9個網格,在每個網格內設立庭院管委會和支部委員會,下設黨建聯絡員、信息傳遞員、衛生監督員、安全穩定員、紀檢監察員。對重點人群開展定期走訪,重點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現在社區針對我們老年人開辦了社區食堂,種類豐富、價格公道。樓下就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組織一次免費體檢,看病、吃藥都比之前方便多了。”謝慧婷細數社區的惠民服務,“黨的二十大精神咱得下功夫學,這樣才能更好發揮余熱。”
“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注基層工作,很接地氣,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就是讓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郝麗影回到撫順社區,一有機會就與社區干部、黨員、群眾和共建單位,分享參會感受與學習思考。
“你們到了,好,我馬上過去……”剛出謝姨家門,郝麗影就接到國家電網黑龍江電力(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馮鑫的電話。
在日常走訪中,郝麗影了解到居民樓內有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晚上起夜時,開關燈比較費力。她協調來李慶長黨員志愿服務隊,為這些老人安裝智能開關。“大娘,以后不用摸黑下地找開關啦,躺床上就能操控屋里的燈。”馮鑫邊給老人做示范邊說,“已經安了10多戶了,只要咱們社區居民有需要,我們隨叫隨到。”
高效率來源于郝麗影提出的“內引外聯、共駐共建、不駐也建”的社區黨建新路徑。撫順社區通過橫向“聯姻”28家駐街單位,打造“黨建聯創、服務聯辦、治安聯防、環境聯抓、活動聯搞”的“五聯”模式,依靠黨組織這一強有力的紐帶,將分布在轄區范圍內的各個單位緊密聯結在一起。
李慶長黨員志愿服務隊為獨居老人免費檢修電路;富祺律師事務所開設法律診所,給轄區內居民提供免費法律咨詢與援助;省民革一支部每年組織專家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義診;巧娘工作室提供免費技能培訓……
“一會兒還要去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講講我們的下一步工作。”看了看時間,郝麗影又出發了。
“社區工作瑣碎而繁雜,必須用心、用情、用‘繡花’的功夫,做實、做細,才能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國家政策帶來的福利。”參會回來后,郝麗影最大的感受是時間不夠用。“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居民反饋的老舊小區改造、物業服務、停車難等問題,我們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她說。
用“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托起社區居民“最日常的幸福”。匆匆吃完午飯,郝麗影與記者簡單告別,趕往下一戶居民家。并不高挑的她,大步向前的背影堅毅又自信。
(本報記者 張士英 本報見習記者 季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