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4日訊 煙臺市芝罘區大海陽社區黨委始終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探索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的“大海陽工作法”,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創新全方位全領域的“幸福大海陽”黨建品牌。
聚焦高質量黨建引領,固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組織體系扎根到群眾中,將群眾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一是深植組織體系。網格管理精細化、精準化,將社區分為8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置1-2個黨員家庭服務點,形成“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服務點”進樓入戶的組織體系,讓支部成為凝聚群眾的堡壘、黨員成為聯結群眾的種子,將社區2528戶群眾一戶不落地組織起來。二是做實網格黨建。實施“一格一家”行動,依托網格抓管理、抓和諧、抓環境。推行“一格一賬”機制,在每個網格建立一本“民事賬本”,對網格內居民反映集中的問題,登記造冊,跟蹤解決。開展“一格一品”創建,鼓勵網格結合實際,探索有特色、有實效的群眾工作法,培育出“鄰里盛惠”等一批群眾工作模范網格。三是建強主體力量。遴選黨性強、素質高、口碑好的160名黨員擔任樓棟黨小組長,做實黨員樓長聯戶基礎,筑牢社區治理底座,實行照片上墻、電話公開、24小時履職。開設“紅色小馬扎”課堂,用家常話講述黨的理論、紅色故事,讓黨員受教育、強信念,不斷強化黨員黨性意識和宗旨觀念。
聚焦高品質民生福祉,筑牢為民服務管理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追求,靠民呼必應贏得民心向黨。一是加強分類管理服務。建立黨委成員、社區工作者包網聯戶機制,常態化開展“五訪”民情機制。針對不同人群,實行差別化管理,發現困難及時幫扶。二是精準回應所急所盼。面向社區“一老一小”,成立“壹家生活社區廚坊”、“壹家小飯堂”,每天為180多名高齡、失能、孤寡和獨居老人和學齡兒童制作午餐,提供服務。成立了全市首家黨建引領、群眾入股、自我管理、公益屬性的物業公司,打通治理堵點。三是全力滿足多元需求。建強用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天候向群眾提供20類110多項服務。成立煙臺市第一家社區公益項目孵化基地,先后培育紅色先鋒公益服務中心、眾愛公益發展中心等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各類服務群眾活動100多場次。
聚焦全方位社區治理,助牢創新自我管理責任。充分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動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一是強化群眾自我教育。在街巷樓間設立11個“紅色書柜”,建立“紅色小喇叭”廣播站,定期廣播時政新聞、紅色黨課等,打造群眾身邊的“紅色加油站”。組織群眾在6條街巷的墻面上進行彩繪,讓黨的元素遍布社區。二是發動群眾自我服務。挖掘有管理經驗、熱心社區事業、在群眾中有號召力的群眾帶頭人,成立群眾協調工作站、文明養犬協會等34個群眾組織及志愿服務隊,帶動2100多名群眾志愿者參加社區服務。三是引導群眾自我管理。推選一批議事員,負責召集群眾對反映集中的訴求提出解決預案,報社區黨委;成立一個議事會,由社區黨委書記擔任會長,召集議事員對訴求解決預案進行論證、完善、組織實施;設一個互助基金,采取自愿捐助的形式籌集資金,用于解決群眾的公共訴求,已籌集群眾捐助資金1萬多元,先后解決更換破舊井蓋、疏通下水道等問題60多件。
聚焦精細化全域提升,扛牢開拓創新擔當責任。拓展新時代群眾工作外延內涵,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一是共解群眾難題。推行“五方聯席”機制,每月召開一次議事例會,每季度舉辦一次民主聽證會,共同討論決定涉及各方利益的重大事項。建立項目認領交辦機制,采取黨員主動認領或社區定向交辦的方式,抓好項目分解,按期推進解決。二是共聚服務資源。社區黨委發起成立“壹家生態黨建共同體”,吸納農村、機關、國企等7大領域47個黨組織為成員,并建立全省首家社區黨建基金,實現各方資源精準對接、互通有無。目前已累計籌措使用資金51.84萬元。三是共同激勵發展。建立“一封信、一面旗、一上門、一表彰”機制,對給予社區幫助的單位或個人,通過發表揚信、送錦旗、登門拜訪等方式,向參與社區建設、給予社區幫助的單位表示感謝,每年評選雙報到優秀服務團隊、服務先鋒和服務項目,真正做到小社區撬動了大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