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0月18日訊(記者 王向榮 王競男)橋接水路,梁載八方。2018年建成通車的夾河大橋,是煙臺市唯一一座自錨式懸索橋,也是煙臺市首座納入數字化監測的橋梁。市政養護中心橋涵養護所副所長吳學華告訴記者:“現在我坐在電腦前,就能實時查看夾河大橋的運行情況,每一個細微變化都逃不過智能傳感器的‘火眼金睛’。”
與橋梁打了15年交道,吳學華深知每種橋梁的結構與要害所在。“夾河大橋全長1398.4m,橋塔總高98m,是一座特大橋梁,同時擁有特殊結構,處于特殊地理位置,屬于‘三特橋梁’。”隨著吳學華的介紹,記者了解到,夾河大橋主橋采用(115+115)米獨塔雙跨組合梁懸索橋,主要受力構件是主纜和吊桿,通過吊桿拉住上部結構主梁來承受荷載,吊桿作為橋梁的“臂膀”,在運行的日日夜夜中撐起了橋梁的安全。
智能傳感器就安裝在吊桿上,可實時監測吊索的振動頻率和索力值等數據。44根吊桿“隔一設一”安裝了20個智能傳感器,通過這些“智能眼”,在橋梁健康監測平臺上就可以看到吊桿索力值的變化。“這就好比給橋梁安上了‘動態心電圖’,可以實施24小時監測,精準捕捉橋梁的動態。”吳學華介紹,“吊桿索力值設置了閾值區間,當吊桿內鋼絲出現斷裂或完全斷開等緊急情況,就會反應在索力值突然降低超過閾值。當監測到索力值超出閾值,報警中心就會自動報警,我們就可以精準找出問題所在,迅速派人到現場修復。”
目前,夾河大橋智能傳感器和采集儀等設備安裝和后臺系統調試已全部完成,正式投入使用。“為了保障項目安全、順利實施,我們根據安全管理部門要求,前期向有關部門申請辦理了登高作業和動火作業等手續,嚴格按照安全要求進行施工,現場進行圍擋封閉施工,防止高空墜物等事件發生,確保市民安全通行。”
夾河大橋地處夾河入海口,是連接芝罘區與開發區的交通要道,安全運行的背后,是橋梁守護人的默默付出。“我們之前的養護模式是通過巡檢隊伍和橋梁下面的軌道懸掛車,對橋梁進行巡檢和日常養護,同時每年還會聘請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去檢測,就像我們人每年進行體檢一樣。”吳學華說。大橋主梁、主纜等主要構件都是采用的不銹鋼材料,長期處于海洋環境中極易銹蝕,需要定期除銹保養,涂刷防腐涂料。吊桿表面纏有防銹材料,要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一旦出現破損需要專業人員進行修復。從橋面到主塔的高度是58m,無論是巡檢還是修復破損,都對安全性和專業性有極高要求。日常的巡檢僅限于檢測出橋梁的表觀病害,如果出現車輛撞擊橋梁等危險情況,只通過肉眼是無法掌握橋梁內部受力情況的,也需要進行專業檢測。智能傳感器的安裝,開啟了夾河大橋數字化監測之路,科技賦能,不斷塑造橋梁養護新生態。
目前,市政養護中心橋涵養護所管理著煙臺市區五縱五橫范圍內的55座橋梁的日常養護,吳學華向記者說道:“我們也會不定期地組織人員外出學習,以此來提升我們團隊的技術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以便更好地當好‘橋梁守護人’,以后我們會持續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運用到更多的橋梁養護上,確保橋梁健康運行和百姓出行安全。”
短評:
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養護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增強應急能力以及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夾河大橋以科技為“翼”,智慧為“舵”,在吊桿上安裝智能傳感器,通過健康監測系統精準為橋梁“把脈護航”,有力保障了橋梁健康運行,為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管理樹立新的標桿。相信未來,煙臺會有更多城市基礎設施納入智能化管理,以創新科技賦能城市發展,為智慧城市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