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原創】
(文字/李麗濤 視頻/徐斌張力偉)
食物是有根的,怎樣的土地,就能孕育出怎樣的味道。乳山,地處青島、威海、煙臺銜接的腹地,西起乳山口,東至浪暖口,海岸線全長185.6公里。如此綿長的海岸線,給足了牡蠣孕育生長的空間。
生活在“中國牡蠣之鄉”,乳山人民早已對牡蠣的舌尖規則了如指掌,不只是美食烹飪,更是涵蓋了養殖捕撈、加工生產、文化旅游等全產業鏈發展。近年來,乳山在牡蠣產業上不斷發力,牡蠣養殖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縣級單位首位,牡蠣全產業鏈產值達100億元。2023年,乳山牡蠣以193.85億元“登頂”國家地理標志牡蠣品牌價值排行榜。靠海吃海,憑借當地的優質牡蠣資源,也讓不少乳山人民找到了致富之路,劉子暉對此深有體會。
退役小伙回鄉創業
開設乳山牡蠣新篇章
位于乳山市“濱海養生特色小鎮”及“牡蠣特色小鎮”——海陽所鎮駐地,地處4A級景區銀灘旅游度假區與大乳山濱海旅游度假區的交匯處,打造了一座以牡蠣文化為核心,集美食餐飲、特色民俗、直播電商、旅游購物于一體的“乳山牡蠣歡樂城”,而劉子暉就是這座歡樂城的建設者。
2015年,在外當兵的劉子暉光榮退伍,回到家鄉開啟新的征程,從父親手中接過了位于海陽所鎮的德泰銀海商貿城。雖說是子承父業,但對二十來歲的劉子暉來講,依舊是不小的挑戰。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闖勁,劉子暉決定打造一座以牡蠣為主題的文化集合地,在這里,讓大家不僅能休閑娛樂,還能了解乳山牡蠣的前世今生。
隨后,劉子暉策劃打造了牡蠣園和牡蠣博物館等多處和牡蠣文化息息相關且具有代表性的景點,并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牡蠣歡樂城。
走進牡蠣歡樂城,內設有牡蠣文化園、牡蠣文化博物館、威海市旅游體驗基地、“山東手造”乳山展示中心、翰墨美術館等文化體驗類項目,致力于展示和傳播牡蠣文化并深入挖掘乳山本土文化,積極推進乳山市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努力打造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形成產業輻射,有效帶動城鎮居民。
深耕牡蠣產業
發展鎮域經濟
“我不僅想打出我們乳山的文旅名片,更想帶動大家伙兒一起致富。”據劉子暉介紹,牡蠣歡樂城內所有服務人員及商鋪人員都是海陽所鎮村民,目前已提供200余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還通過打造電商平臺、網紅孵化基地,擴大當地村民牡蠣銷售渠道,也可以留住當地的年輕技術人才助力家鄉發展。
在劉子暉的帶領下,牡蠣歡樂城在打造以牡蠣博物館、文化園、特產美食購物街、蠣園民宿為主的文旅項目的同時,還以牡蠣生鮮電商產業園冷鏈集散中心、乳山特產館直播電商基地為支撐的產業輸出服務,拓展為“文旅+電商+酒店+物流”的多元化、多功能、可輻射全國的商貿服務中心,構建乳山牡蠣的全產業鏈條。
憑借著“靠海養海、憑海而興”發展理念,近年來,乳山市海陽所鎮緊緊圍繞牡蠣小鎮發展定位,從牡蠣育苗育種、養殖加工、品牌保護等環節入手,全鏈條打造牡蠣產業,深耕藍色經濟,向海圖強。在全鎮的共同努力下,海陽所鎮牡蠣養殖年產量20余萬噸,產值20余億元。
打造牡蠣全產業鏈
走上致富之路
不只是海陽所鎮,牡蠣產業已然成為乳山全市的富民產業。
在與海陽所鎮鄰近的南黃鎮里,鎮政府還設立了“牡蠣融合發展示范區”,據乳山市南黃鎮黨委宣傳委員邵慧博介紹,目前南黃鎮牡蠣融合發展示范區已入駐養殖戶和牡蠣銷售企業60余戶,牡蠣年生產量能達到20萬噸,年產值超15億元。
牡蠣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建設,也為鎮上20余個村200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成為南黃鎮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位于示范區內的乳山非凡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經能創造3500噸牡蠣年產值。據合作社負責人肖振秀介紹,自己是從2009年開始投資養殖牡蠣行業,至今已有15年,目前養殖海域達到5000畝。“從一開始的單干,到現在建立這個合作社,也是想盡己所能,方便周邊的村民就地就業,帶動更多身邊的村民一起致富。”肖振秀說,目前在合作社上班的周邊村民,涉及十來個村100余人。
從2014年開始,合作社開始積極發展電商產業,也增設了一批新的就業崗位,著力推動牡蠣產業產供銷一體化進程,為全市牡蠣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