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23日訊(記者 王向榮 王競男 攝影 李剛)煙臺海關怎樣服務煙臺外貿高質量發展?在8月23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煙臺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宋曉文進行了解答,“煙臺海關強化政策賦能,積極爭取青島海關出臺支持煙臺外貿發展30條措施,深入開展‘關企面對面’ ‘三敲門’系列活動,取得顯著成效。”
建成綜保區退貨中心倉
在煙臺,關區首批實現跨境電商稅款電子支付和擔保電子化,率先開展跨關區退貨試點,推動建成綜保區退貨中心倉,優化市場采購“通關一體化”模式,助推“全國日韓消費品集散中心”建設。
煙臺海關還積極支持爭取擴大礦石混配品種及規模,深化“先放后檢”“即卸即檢”等便利措施,推進“智慧混銅”項目建設,協同打造“區域性礦產品保稅混配中心”。
助農方面,全力推進萊陽預制菜評議基地建設,推動棲霞水果評議基地加入黃河流域技貿基地聯盟和上合組織國家基地聯盟;海工裝備方面,探索“外輪維修+加工貿易”監管新模式,助力完成30萬噸超大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船”修改造業務;引導企業發展游戲機全球維修業務,實現從“貼牌加工”向貿易服務延伸,打造游戲機全球制造維修雙中心。
機場旅客通關速度提升50%
先后與煙臺港、煙臺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建立健全常態化合作機制。助力煙臺機場二期順利投入使用,打造旅客通關全鏈條智慧監管體系,實現監管智能化、信息化和規范化,旅客通關速度提升50%。
推動機場公用型保稅倉庫正式揭牌,有效彌補煙臺機場保稅功能空白,促進航空樞紐建設。暢通中非雙向物流通道,以“提前申報、船邊直提”模式加快進口鋁釩土通關效率,優化“件雜貨出口監管”一攬子措施,實施件雜貨分類監管、集中查驗,助力煙臺港穩居中國對非貿易第一口岸。
支持“商品車物流基地”建設,量身定制“中歐班列+多式聯運+中韓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組合包,探索實施“專用框架運輸商品車出口”新模式,助力煙臺港商品車國際轉運規模居全國首位。
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構建“企業點題、海關答題、推動落實、評價效果”的閉合鏈條,常態化開展“敲政府門、敲企業門、敲群眾門”的“三敲門”活動,推動煙臺海關“E站通便企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累計為94家企業解決問題訴求125個。針對企業貨物出口查檢難題,全國首創開展“批次檢驗”模式改革,提升作業時效90%,減少企業資金占用超億元,成功經驗已在全國復制推廣。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報請海關總署支持,獲批全省唯一銅精礦“轉場檢驗”試點資格,貨物口岸停留時間由5天壓縮至1天,每個集裝箱可節約成本約1300元。加快建設海關分地點實驗室,今年5月份,港口油品檢測分地點實驗室順利啟用,油品檢測時間由10個工作日壓縮至48小時,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暢通。
宋曉文表示,下一步,煙臺海關將進一步加大外貿支持力度、改革創新力度和便企服務力度,持續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全力助推煙臺外貿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