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從2021年10月煙臺市委、市政府提出長島國際零碳島戰略以來,長島取得了哪些成效?在27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上,長島綜試區工委副書記、管委專職副主任李明濤用“水清、岸綠、灘凈、灣美”來給出答案。
近年來,長島把國際零碳島建設與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一體謀劃、協同推進,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海洋生態基本形成,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的發展格局初步構建,為國際零碳島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加快打造綠水青山海島樣板
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首要任務,“山水林海城”統籌謀劃、整體施策、一體推進,全域生態質量發生了根本變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生態畫卷初步繪就。協同擴綠增匯,完成10個有居民島破損山體100%修復,林木綠化率超過60%,大黑山島成為全國首個負碳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負碳海島”,南北長山島群、大黑山島、砣磯島獲評全國首批“和美海島”,廟島諸灣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加快綠色轉型,禁止新上工業項目,完成公共交通新能源替代,推行島外車輛“禁入”、島內車輛“控牌”。守護碧海青山,自然岸線和旅游岸線占比達87.7%,近岸海域一類海水100%,鳥類數量由333種增加到377種。
加快重塑金山銀山產業生態
立足海島區位優勢,加快構建符合生態保護要求、順應市場消費需求的產業體系,初步蹚出“綠起來、富起來、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建設“藍色糧倉”,獲批設立全國首個海上經濟開發區——山東長島“藍色糧倉”海洋經濟開發區,推行生態低碳養殖,養殖網箱體量和技術裝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成功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創出“陸海接力”“大漁帶小漁”等模式,引領海洋漁業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高值化發展。試水藍碳經濟,創出全國首筆“海草床、海藻場碳匯貸”、全省首筆海洋牧場物聯網貸,在全省率先啟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做強生態旅游,獲評“中國公民最喜愛的世界海島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最具文化創意旅游海島”等稱號,2023年全區進島游客人數、接待人次分別較2019年增長24.3%、116%,游客“過夜游”比例達到75.1%,人均消費提高到1400元以上。
加快創立綠色低碳發展制度
立足“大保護”,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全力破解機制性障礙和體制性制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新體系建立運行。改革管理體制,將長島由縣級行政區調整為生態功能區,行政機關壓減56%,事業單位精簡54%,“寬職能、扁平化、高效化”大部門管理體制初步構建完成。強化標準引領,梳理完成海洋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海洋生態文明標準明細超過1000項,高分通過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范區驗收。
加快形成生態保護至上意識
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形成了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第一、生態至上的理念外化為行動自覺。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堅持項目建設服從生態保護,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路子。提倡綠色生產方式,立足海洋自然承載能力謀發展,大力推廣海水立體養殖,引導群眾從近岸養殖向深遠海拓展。普及綠色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實現集中供暖新能源全域替代、全域生活垃圾分類和生活污水處理全域覆蓋,島內居民對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滿意度超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