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在奔赴國際零碳島的路上,長島如何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在27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對此進行了解答。
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涵蓋領域廣,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落實“雙碳”目標戰略部署、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社會經濟綠色轉型離不開產業、能源、交通等結構性問題,《規劃》立足長島產業特征、能源消費特征以及碳排放特征等,銜接國家及省市相關要求,以實現零碳排放為核心,以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能源綠色轉型為手段,以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目標,從產業、能源、交通、建筑、生活五大領域著力謀篇布局,部署長島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舉措。”嚴剛在會上說道。
為突出國際零碳島特色和建設亮點,《規劃》將與社會經濟轉型關系重大的長島經濟支柱產業漁業和旅游業以及能源均設置了專章介紹,進行了重點著墨。除此之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中還涉及交通、建筑、生活三大重點領域。這三大領域也是當前長島碳排放的主要領域,是實現零碳排放的重要抓手,并且我們考慮了國際上對島嶼適應氣候變化關注及重要性,提出建設安全靈敏韌性島,提升島嶼適應性。
在交通領域,一是更加強調新能源化,除車輛新能源替代外,實施船舶新能源化;目標更加細化,首次明確建設零碳港口;二是更加強調數智賦能,建設智慧交通,系統布局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全面綠色自動駕駛智慧場景深度覆蓋。
在建筑領域,一是突出結構布局優化,堅持“一島一特色、一島一聚集”;二是強調用能結構優化,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三是增強建筑能級,聚焦建筑施工、裝修、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照明等零碳微場景建設。
在生活領域,一是激勵綠色消費,設立普惠制個人碳賬戶;二是創新零碳融資模式,利用海島特色資源,發展藍色債券、藍碳基金、碳匯保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