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長島陸海統籌固碳增匯體系堅定貫徹“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在27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35年)》解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所長秦松進行了解答。
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是通過陸海生態系統保護和優化促進吸收大氣二氧化碳,是當前可固碳潛力巨大、技術成熟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技術創新和應用,去年,自然資源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了《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旨在推動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創新,促進生態系統固碳增匯。
長島陸海統籌固碳增匯體系如何“基于自然”給出解決方案”,秦松表示,主要基于三個原則:一是固碳增匯需要與長島國土空間主體功能區劃相協調;二是固碳增匯需要融入長島自然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三是生態系統固碳增匯需要與長島經濟協同發展。
在陸地生態系統,通過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優化林分結構、山體治理、土壤改良、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深化“鮮花海島”建設等舉措,提升長島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鞏固林業碳匯能力。
在海洋生態系統,通過構建種質資源庫、“分島施策”、科學修復、構建萬畝“海底森林”示范區等舉措,提高海草床和天然海藻場的碳匯能力。養殖海藻是長島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海洋藍碳的重要載體。通過系統評估大型海藻的養殖容量、研發推廣綜合養殖模式,擴增大型海藻養殖面積等途徑,提升養殖海藻的增匯能力。
長島海洋碳匯提升工程與“藍色糧倉”建設聯系緊密,通過“藍色糧倉”建設既可實現增匯,又可提高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養護漁業資源,提供天然餌料,實現固碳增匯與經濟發展協同增效。
此外,通過建立養殖貝類碳匯能力監測與評估技術體系、探索漁業增匯綜合管理模式、提高生物泵與微型生物碳泵綜合效應等方式,深入挖掘長島海洋新型碳匯潛力,將長島打造成為陸海統籌固碳增匯國際示范區,為全國全球提供固碳增匯“長島方案”“長島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