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18日訊(記者 賈楚航)海陽市聚力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前瞻性思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快構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推進、步伐堅實,連續取得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近零碳城市示范創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等試點資格,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分量更重。目前,煙臺海陽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504萬千瓦,占山東省6%、煙臺市42.6%,位居全省縣域首位,新能源產業納入“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率先開展大型壓水堆核能供熱研究,先后投運了“園區級”“縣域級”核能供熱工程,目前已建成國內首個跨區域核能供暖項目。率先開展大型壓水堆核能供熱研究,打造我國首個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品牌“暖核一號”,建成國內首個跨區域核能供暖項目。新規劃建設總面積10.4平方公里的丁字灣新材料產業園,先后引進富利、福萊、中膜等新材料項目落戶,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60億元。
做優做強清潔能源產業
“核風光氫儲”全面起勢
海陽市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504萬千瓦,占山東省6%、煙臺市42.6%,位居全省縣域首位,新能源產業納入“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
建強鏈條,推進核能開發利用。依托央企兩大龍頭企業,發揮“鏈主”效應,上游重點引進核能發電、研發設計,中游重點引進設備生產、制造安裝,下游重點引進運營檢修服務、發電監測,累計落戶涉核項目17個、總投資1300多億元。率先開展大型壓水堆核能供熱研究,開創核能供暖先河,打造了我國首個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品牌“暖核一號”,先后投運了“園區級”“縣域級”核能供熱工程,目前已建成國內首個跨區域核能供暖項目,獲評煙臺市“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
因地制宜,推進風能開發利用。發揮海陽“適宜發展風電海域600多平方公里、海上風電可開發容量400萬千瓦”的資源稟賦,先后引進國家電投、華能、遠景能源等龍頭企業,半島南3號、4號以及V場址海上風電項目相繼落地,實現了山東首個海上風場落戶、首臺風電機組下線、首臺海上風電塔筒豎起、首度海上風電發出、首個海上風場全容量并網五個“全省第一”。
陸海聯動,推進光能儲能開發利用。陸上探索全域分布式光伏開發,獲批國家級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成陸上光伏發電項目2個。海上打造“風光同場”清潔能源開發模式,國電投270萬千瓦一期5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正積極開展前期工作。融進漁光互補項目(一期100MW)于6月30日順利并網。建設山東省首批儲能電站示范項目——國電投海陽100MW/200MWh儲能項目,目前已并網并榮獲2023年度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
培育壯大航空航天產業
“星箭彈船器”逐夢蒼穹
海陽市圍繞星箭制造、衛星應用、航天文旅等多個領域大力推進航天產業發展,打造“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上有船”核心競爭力,航空航天產業集群被確定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建強園區載體,集聚產業發展“強磁場”。搶抓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為母港,在全國首次實現海上發射的契機,第一時間啟動東方航天港規劃建設,高標準規劃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和航天產業制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一港三區”。東方航天港榮獲“商業航天最受歡迎落地園區獎”,航空航天特色小鎮成功入選省級特色小鎮。
聚合優勢資源,激活產業發展“動力源”。加強溝通協調、請示匯報,積極爭取省級、煙臺市級政策支持,省級層面建立了山東省推進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協調機制,煙臺市成立了航空航天產業鏈和東方航天港產業園指揮部,組建了投融資國企平臺——東方航天港集團。成功舉辦了2022年、2023年兩屆東方航天港產業發展大會,先后與20多家企業、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與李德仁等9名院士建立工作交流機制,產業發展的政策機制日趨完善、智力支撐更加堅實。
建設重大項目,按下產業發展“加速鍵”。按照“重點先行、全鏈布局,先固后液、陸海聯動”的推進思路,加快打造全產業鏈集群。目前,已落地產業項目17個,總投資263億元,涵蓋星箭制造、衛星應用、高端配套等多個領域;已竣工項目4個,完成投資50億元。火箭鏈方面,引進了航天一院、航天四院、中科院空天院等“國家火箭隊”企業,東方空間、星河動力、九天行歌等“民營火箭隊”企業。衛星鏈方面,引進李德仁院士、龔健雅院士、何友院士等團隊,落戶了總投資185億元的“東方慧眼”星座等重大項目,全國新一代智能遙感科學試驗衛星“煙臺一號”于今年1月成功升空。成功保障實施6次海上發射任務,累計發射衛星41顆。配套鏈方面,建設的國內首艘海上發射船已下水調試;航天醫院、航天小學、航天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正逐步完善;國內單一主題體量最大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已于今年7月15日正式開館,以發射觀禮、科普教育為中心的航天文旅逐步成型。
鞏固提升四大優勢產業
“政產學研用”融合賦能
海陽市深入推進企業倍增計劃,推動針織毛衫、新材料、高端裝備、食品加工產業突破發展,大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動針織毛衫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出臺《鼓勵針織毛衫產業創新發展扶持意見》《海陽市針織毛衫產業高質量發展補充意見》《關于深入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加快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系列政策,鼓勵企業加大一線成型電腦橫機技改力度并給予補貼支持,投入運營200臺智能化設備,被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評為“中國一線成衣毛衫智造基地”,與慈星股份共同創建了“事坦格一線成衣海陽毛衫設計研發院”。加快實施品牌戰略,舉辦中國海陽第六屆毛衫藝術節,有力提升了海陽毛衫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推動毛衫產業提檔升級。
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集群發展”轉變,借力打好綠電、工業蒸汽特色資源牌,新規劃建設總面積10.4平方公里的丁字灣新材料產業園,打造具有區域優勢和持續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先后引進富利、福萊、中膜等新材料項目落戶,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60億元。圍繞提升企業科技支撐,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煙臺佳合塑膠科技有限公司為西北師范大學提供定向產學研資金;煙臺海譽新材料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開發的“海洋防污材料檢測與評價公共服務平臺”已結題并投入運營。
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業向“智造”轉變,加快推動以海陽中集來福士和海陽核電設備為龍頭的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數字化轉型,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2023年歐特美和核電設備成功獲評煙臺市數字化車間和煙臺市智能制造場景。來福士獲評2023年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申報山東省高端裝備領域支持高質量發展獎勵資金和山東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推動食品加工業向“預制菜領域”轉型,搶抓預制菜產業發展窗口期,深耕預制菜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海陽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農、畜、禽、水產品種類多、產量足的優勢,為預制菜規模化、多元化、品質化發展提供堅實的原料保障。引導魯豐食品、盈孚海洋等預制菜企業把過硬品質作為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產業全環節的標準化、品質化。延鏈發展包裝、電商、冷鏈物流等產業集群,以預制菜突破發展引領傳統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將產地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