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作者:章清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在談及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時表示,社會公眾意見經基層立法聯系點被寫入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等生態環境領域法律。
以長江保護法為例,在立法過程中,法工委委托位于長江流域的湖北襄陽、江西景德鎮、江蘇昆山3個基層立法聯系點進行課題調研,3個聯系點向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有關學校發函征求意見,多次召開有關部門、專家、企業代表參加的專題座談會,組織開展實地調研,還通過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征求社會公眾意見。正是通過多種形式的調研,形成了緊貼實際、內容翔實的調研報告,為長江保護法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聽取利益相關居民、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拓寬人民群眾參與立法的方式途徑,聚焦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找準突出矛盾問題,將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愿具體體現到法律中……我們不僅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劃定生態紅線,也在守護青山綠水中時刻傾聽民聲、匯集民意。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不忘初心、心系群眾,堅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劃和推動工作,以人民群眾的切身感受為標尺檢驗和考核工作,集中力量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努力讓生態環境改善的紅利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深厚情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了人民,也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共建美麗家園,需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加強生態文明法律知識和科學知識的宣傳普及,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全社會增強法治意識、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自覺履行生態環境保護法定義務,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群眾認可才是真認可,群眾滿意才是真滿意,說到底,群眾感受才是檢驗工作成效和環境質量的關鍵依據。
美麗中國的答卷寫在綠水青山間,更寫在人民心間。只要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每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就一定能匯聚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合力,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7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