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圍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本期大家談,我們邀請3位專家學者,聊一聊如何促進“三醫”協同發展,為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集智獻策。
——編 者
系統觀念引領協同發展
陳秋霖
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實現各司其職又彼此支撐,是堅持系統觀念推進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也是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
以系統觀念推進“三醫”協同發展,在認識層面上,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頂層設計上,要構建激勵相容的體制機制,注重政策舉措的關聯性、耦合性,統籌協調“三醫”聯動改革;在實踐層面上,要著重化解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比如,在醫保戰略購買中,要更好協調老百姓就醫可及性和滿足臨床需求、鼓勵醫藥創新之間的關系,探索按績效付費的支付方式,努力在醫藥服務優質高效供給和醫保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
持續深化“三醫”聯動改革,要發揮部門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的工作推進機制,緊盯發展所需,探索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三醫”運行機制。堅持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醫防融合助力資源整合
苗艷青
近年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隨著醫防融合深入發展,家庭醫生、全科醫生等機制逐漸發揮重要作用,有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朝“防治結合、預防為主”方向發展,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醫防融合不僅是對現有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就醫理念、就醫秩序的深刻調整,也是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資源的有效手段。以居民健康需求為導向,推動醫防協同、融合,實現基本醫療服務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融合,有助于破解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全科醫生人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
醫防融合,也是推動“三醫”協同發展的具體抓手。現階段,建議重點從嚴重影響居民健康、已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保政策支持的疾病入手,以重點慢病防治為主要切入點,為居民提供“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的健康服務。以重點人群和重點疾病管理為主要內容,推動醫防融合更好落地見效,更多人將因此受益。
(作者為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優化治理形成保障合力
李 玲
關于促進“三醫”協同,福建三明醫改是典型案例。當地推動“三醫”歸口管理,狠抓“管好醫院戶頭、斬斷藥品抽頭、激勵仁心筆頭、用好基金寸頭、減少病人床頭、延長健康年頭”系統化舉措,有效整合了區域醫療資源,推動形成了健康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醫防融合機制。
從三明醫改實踐看,只有建立醫保、醫療、醫藥相協同的治理體系,才能形成保障人民健康的合力。過去,由于醫療衛生系統條塊分割等問題,醫改難以集中力量實現有效治理。比如,盡管全民醫保快速推進,但由于不少地方的醫療服務體系仍傾向于創收取利,由此造成過度醫療檢查、過度用藥和過度治療等問題,不僅影響了百姓的就醫體驗和身體健康,還增加了醫保支付負擔。滿足人民群眾持續快速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關鍵就在于以改革促協同、以改革強治理,從根本上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
當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形成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醫改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推動藥品耗材集采和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成效持續顯現。下一步,著力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必能形成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的強大合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不斷前進。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3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