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千年古城的“私人訂制”年俗:用“手寫的溫度”留住年味
中新網運城1月14日電題:千年古城的“私人訂制”年俗:用“手寫的溫度”留住年味
作者楊佩佩
幾張桌子、一沓紅紙、多套筆墨……書法愛好者們揮毫潑墨,將滿滿的祝福傾注在筆端,一副副原創春聯躍然紙上。圍觀民眾可挑選自己喜歡的春聯,或者現場“私人訂制”心儀的春聯。
臨近春節,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的廣場、街頭、村落,這樣的場景隨處可見。每年進入中國農歷臘月,當地都會組織楹聯、書法愛好者編寫春聯,并現場為民眾書寫原創春聯。
新絳,古稱絳州。春秋時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
“九州簫鼓催春韻,一路豪歌奔錦程”“國富民殷,惠雨遂心圓綺夢;河清海晏,春風得意繪新圖”……新絳縣詩詞楹聯學會“元老”周長勝的多副春聯被民眾“私人訂制”。
今年84歲的周長勝自年輕時就喜歡寫寫畫畫,逢年過節或遇紅白喜事,鄉鄰們都請他寫對聯,這一寫就是50余年。每年春節期間,周長勝堅持創作、書寫春聯。“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原創和手寫的春聯更有年味。原創春聯講究與時俱進,這樣更受民眾喜愛。”
春聯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表達中國民眾祈福迎祥、驅災避害的精神訴求和美好愿望。寫春聯、貼春聯不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更是賡續文化血脈、回味鄉音鄉愁的難忘符號。
新絳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朱青龍介紹,桃符即指春聯。戰國時期,北方中原地區就有過年時,在門前懸掛“桃符”的風俗。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中生動體現了這一場景。
隨著時代變遷,在紅紙上手寫春聯逐漸普及。“桃符”真正稱為“春聯”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換上新春聯迎新春的年俗,讓春聯成了至今不衰的風尚。
朱青龍告訴記者,春聯承載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絳縣,家里凡是有門的地方都要貼春聯,包括豬圈、雞窩、牛舍等。當地民眾在臘月時,自帶紙墨找人寫春聯,“私人訂制”的春聯讓他們感到幸福和滿足。
近年來,隨著春聯印刷工藝不斷提升,手寫春聯越來越少,春聯文化逐漸被淡忘。新絳縣為留住年味,多年來一直堅持為民眾提供“私人訂制”春聯,其內容和形式也兼容“傳統與個性”。如今,楹聯文化已成為這座千年古城的名片。
“每年臘月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會員們創作的春聯,除通用聯外,還會針對養殖、電力、學校、理發店、豆腐坊等各行業創作行業聯。”朱青龍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力量加入到“原創+手寫”春聯隊伍,尋回春聯里的年味,展現春聯文化的獨特魅力。
39歲的廚師劉建國便是其中一員。他自幼喜好書法,一開始只能抄現成的內容書寫春聯,久而久之,劉建國意識到,春聯內容不能年年都是“濤聲依舊”,春聯既要手寫也需原創,以此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近年來,他書寫的原創春聯受到很多民眾喜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