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1月25日訊 2022年11月9日,山東省海洋碳匯科技創新論壇在煙臺成功舉辦。焦念志院士在致辭中說,山東省在煙臺搭建了全國首個區域性藍碳評估中心——黃渤海藍碳監測和評估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圍繞海洋碳匯標準體系等方面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煙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黃濤表示,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理念,推進美麗煙臺建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承辦單位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李煥軍表示,本次論壇是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一次具體行動,是海洋碳匯領域科技交流與創新的一次重要活動,必將極大推動山東省海洋藍碳事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雙碳”已成為新風口,煙臺緊緊抓住發展藍碳經濟新機遇,書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篇章。
科技興海:藍碳向創新引領轉變,推動新興產業孕育發展
煙臺市依托藍碳平臺優勢、技術優勢,結合海洋碳匯資源稟賦和工作基礎,加快各項工作突破創新,全力將海洋碳匯產業打造成新興產業。系統開展藍碳本底調查和評估工作,總體掌握藍碳生態系統分布、現狀及變化趨勢,為有效發揮沿海濕地、海洋固碳作用,提升海洋生態碳匯能力提供數據支撐。
煙臺市積極引導銀行保險業開展藍色碳匯金融創新。太平財險首次以海水年均顆粒有機碳含量作為參照指標,衡量投保海域實際碳匯儲量增減程度,可有效彌補海上養殖的補償缺失,進一步提高市場主體參與生態修復的積極性。
生態養海: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綠色可持續,提升海洋生態產品價值
生態興則文明興。近年來,煙臺市緊緊圍繞推動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戰略定位,按照“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的要求,扎實推進海洋環境綜合治理,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堅決打贏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
通過持續不間斷生態治理修復,煙臺長島海域白江豚、鯨魚頻頻現身,對生態質量要求極高的東方白鸛、斑海豹、黃嘴白鷺等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鼠尾藻等原生藻類、鮑魚等野生海珍品出現不同程度恢復。水清、灘凈、島綠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民宿發展日趨升溫,為海島人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產業強海: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為漁業增匯奠定基礎
“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創新養殖模式,推廣淺海貝藻立體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和深遠海網箱養殖,通過篩選高固碳率的養殖品種、優化養殖技術和養殖模式等方式,合理、高效利用養殖海域,實現養殖增匯。
目前,海洋牧場建設形成“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格局。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孫華君稱“煙臺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43處,其中國家級18處,海洋牧場總面積超過137萬畝,投礁區基礎生產力提升64%,生物量增長5.3倍,海洋牧場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提升。”(作者:梁峰 姜楠楠 馬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