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
“上次在‘吐槽會’上我反映的冬季路燈時間調整問題,解決得很快。我這次想說個別業主不文明養犬,遛狗不拴繩。咱亳州市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種現象可不好。”日前,在海晶花園小區廣場的“業主吐槽會”上,唐玉霞依然快人快語。
唐玉霞是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街道馬元社區的居民。“業主吐槽會”,是社區聯合物業、業主委員會舉辦的業主懇談會,每周一次。在這里,業主可以說說煩心事、揪心事,可以對物業服務和社區管理提提意見建議。
“今天請大家來,就是和大伙兒聊聊天,圍繞小區建設各抒己見,請大家盡管吐槽。”馬元社區黨委書記郭俠與20多名業主,圍坐一圈。
“綠化該增補了”“充電樁上應該加防雨蓋”“建議小區內增設乒乓球桌”……大家敞開心扉,表達需求和感受,為小區建設建言獻策。
“大伙兒說的我都記在本上,也放在心里了,我們一定盡快落實。”郭俠邊聽邊記錄。
沒過多久,唐玉霞建議新增的晾曬架就得到了落實。“以前有問題我們要上門找社區解決,現在通過‘業主吐槽會’,社區主動上門來征求意見解決問題,真好!”唐玉霞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
社區治理,要真正做到讓群眾從“觀眾”變為“主角”,積極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主動性。
“以前是‘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現在要‘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郭俠告訴記者,定期開展“業主吐槽會”,化解了不少過去由于溝通不及時造成的基層矛盾,提高了居民參與社區自治的積極性。
馬元社區總面積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756人。社區根據地理分布、群眾結構等情況合理劃分成20個網格,配備社區工作者骨干擔任網格員,及時排查隱患、解決難題。
今年2月,馬元社區成立了社區群眾工作服務站,社區黨委書記擔任站長,12名成員分別由社區兩委干部、居民黨員代表擔任。服務站成立以來,受理群眾來電案件23件、來訪案件18件,共計受理群眾反映問題41件,經過現場調解,多方溝通疏導,目前所有問題都已妥善解決,回訪群眾滿意率達100%。
馬元社區天潤小區70歲的李光勃傍晚出門買菜,看到院內的“三微墻”上多了幾行字。湊近一看,發現他上午寫的“微心愿”有了回復——“立即打撈,定期換水”。“小區景觀池臟了,我就寫在這‘三微墻’上,沒想到那么快就有了回應。”李光勃說。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精神,馬元社區在6個小區試點設置“三微墻”公示欄。“三微”即黨員微承諾、群眾微心愿、社區微服務。在“微承諾”欄,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微心愿”欄,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微服務”欄,及時回應群眾訴求。
“我們安排專人做好巡查日志,建立問題臺賬,歸納整理,為社區網格員做好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信訪信息預警、公共服務代辦等工作提供線索。及時跟進、回復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確保事事有人問、件件有回音。”郭俠說,“三微墻”收獲了良好效果,社區會將這一舉措在轄區內逐步推開。
馬元社區紅色物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鳳安還在其服務的海晶花園小區試點電子“三微墻”。“群眾只需掃描電子屏上的二維碼,將問題輸入進去,問題就能直接在屏幕上顯示。電子‘三微墻’還可以接入社區的智慧平臺,社區能夠同步接收。我們物業解決不了的,社區來協調解決。”鳳安說。
除了“業主吐槽會”和“三微墻”,馬元社區還成立了紅色物業服務中心,開設老年課堂、老年助餐點、法律服務工作室、志愿者服務臺等。
“我們希望通過多種形式調動居民參與基層自治的積極性,真正實現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郭俠說。
(本報記者 常河 本報通訊員 曾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