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運搬工區(qū)班長張礦軍——
一身技藝從不私藏
□本報記者 張文婷
本報通訊員 丁 寧
“張師傅,我有個‘機車質(zhì)量標準化’方面的問題,您幫著出出主意吧!”前幾天,黨的二十大代表、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運搬工區(qū)班長張礦軍下班后接到一個求助電話。電話那頭并非他的同事,而是來自其他礦的維修人員,與張礦軍也只見過一兩面,但他絲毫沒有介意,認真幫對方分析起來,不知不覺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一個小時。
在煤礦機電設備維修方面,張礦軍是名副其實的“技術(shù)大拿”,加之是個熱心腸,同事和外礦的同行遇到難題都喜歡向他請教,他總是第一時間盡全力答疑解惑。
名字中帶有一個“礦”字,似乎注定了張礦軍一生將與煤礦結(jié)下不解之緣。上學時,為了盡早減輕家庭負擔,張礦軍選擇了兗礦技校。1995年,他畢業(yè)分配到鮑店煤礦從事機電維修工作,一干就是27年。這些年,他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煤炭行業(yè)技能大師、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一個個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只有張礦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汗水。
工作之初,面對復雜的電氣設備、各種各樣的問題挑戰(zhàn),他深刻體會到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是遠遠不夠的。看著老師傅們嫻熟的維修技能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張礦軍立志早日趕上他們,于是他買來一堆專業(yè)書籍,天不亮就起床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礦軍練就了過人的機電維修本領(lǐng),在各類技術(shù)比武活動中幾乎包攬了第一名。
因為天生愛琢磨、愛鉆研,張礦軍在工作中積攢了不少新點子,他動手把想法一一付諸實踐,成了礦上的創(chuàng)新能手。“薛班長,我覺得還能給單軌吊再加個探測異物的傳感器,這樣保護效果更好!”不久前,張礦軍專門找到單軌吊班班長薛德振,說了對上半年獲公司創(chuàng)新獎的“防止單軌吊機車掉落裝置”再升級改造的想法。
單軌吊機車是煤礦作業(yè)常用的輔助運輸設備,在礦井下行駛過程中,需要經(jīng)常變換軌道,工人一旦疏忽,容易造成機車脫軌。由于單軌吊機車沖力極大,脫軌后機車的連桿、油管、驅(qū)動輪等都會嚴重受損,接下來的采煤工作也無法進行,需要四五個人一起緊急搶修七八個小時才能復工。
最開始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時,張礦軍和同事曾去咨詢過單軌吊機車的生產(chǎn)廠家,但是對方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張礦軍就自己摸索,經(jīng)過反復修改方案,今年上半年,他設計的“防止單軌吊機車掉落裝置”測試成功并應用到現(xiàn)場。依靠內(nèi)部的傳感器,機車一旦脫軌將自動斷電,能最大限度避免受損。多次見識到張礦軍的真本事,薛德振豎起大拇指說:“張礦軍就是行!”27年來,張礦軍和團隊先后完成創(chuàng)新成果36項,其中3項獲國家專利。
“我是黨員,我先上!”面對急難險重工作,張礦軍是可靠的“頂梁柱”。有一次,他從早上8點多下井搶修機電設備,直到夜里11點多才回到家,剛躺下準備休息,又接到單位“急需修理設備”的通知,他立刻穿上衣服就往單位趕,從出門到井下現(xiàn)場,連半個小時都不到。
一身技藝從不私藏,張礦軍是同事和同行的良師益友。他教的徒弟有些去了其他煤礦工作,都成了能獨挑大梁的一把好手。他先后帶過兩屆兗礦集團電機車司機高級工培訓班,提升了崗位人員的整體素質(zhì)。“希望盡我所能把知識和技術(shù)分享給需要的人,為煤炭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礦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