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毓璜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大海陽社區黨委書記冷曉燕——
用心辦好“天大的小事”
□ 本報記者 趙君
社區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單元。每天,朝日初上,黨的二十大代表,煙臺市芝罘區毓璜頂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大海陽社區黨委書記冷曉燕,就已出現在大海陽社區中。穿街走巷,察民情、訪民意,是她的“日課”。
“大叔大姨早上好啊!今天中午吃啥好吃的?”9月26日早上7點,冷曉燕早早地來到壹家生活社區廚房,一邊詢問廚房志愿者們中午的菜品,一邊套上圍裙和大家一起洗菜、擇菜、切菜,為中午就餐的老人們準備食材。忙碌過后,她又前往社區的壹家小飯堂。看著小飯堂志愿者剛從市場采購回來的肉餡,她又下手幫忙和面、包包子。忙活完“一老一小”,時間已經到了8點半,冷曉燕匆匆趕回社區辦公室,開始一天緊張的工作。
大海陽社區只有0.6平方公里。有人說,“這樣大小的社區,從外圍走一圈也不過個把小時,有啥可忙的?”但這話,冷曉燕可不同意。上任之初,她帶領社區干部挨家挨戶走訪,3個月內收集340多條意見建議,涉及用餐、維修、居住環境等各種問題。“這些訴求看著不起眼,但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不是小事情。”冷曉燕說。
其實,冷曉燕也愁。畢竟當時她才30歲,閱歷和經驗并不豐富,想干事卻總有“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可百姓的“痛點”“難點”擺在面前,不能不管。她迎難而上想辦法,結合社區實際,把問題歸類,既抓社區的面上問題,又抓群眾的個人問題。
下水道堵塞、水電設備故障等,經常困擾轄區居民生活,冷曉燕牽頭成立“彩虹維修隊”,發動有維修手藝的居民義務幫大家維修——“維修難”迎刃而解;大部分居民遇到法律問題無所適從,她和同事前后跑了4個月,成立全市首家“社區義務法律服務站”,讓居民免費享受法律服務——“咨詢難”不再難;得知不少獨居老人沒能力開火做飯,她又多方聯系開了全市第一個社區廚房——“午飯難”解決了……
在社區工作的23年里,冷曉燕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她帶頭公布手機號碼,設立30多個民情意見箱,民情記錄整整記了15大本,1萬多個問題得以解決。
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的訴求也在發生變化。如何做好基層治理“大文章”?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冷曉燕推動社區細分為4個片區8個網格,健全“社區黨委—片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家庭服務點”四級工作機制,把組織體系扎根到群眾中,把群眾一戶不少地凝聚起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光指著‘自己人’,難免存在資源不足的情況。”冷曉燕開拓思路,多次上門與47個單位溝通交流,探索成立大海陽社區“壹家生態黨建共同體”,搭建涵蓋社區、農村、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等7個領域的黨建互聯互動平臺,加強社區與“雙報到”單位、企業商戶等各方面社會力量的常態聯系,很多依靠社區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
寵物管理問題是很多城市社區的“心病”,大海陽社區也不例外。社區嘗試管理過幾次,效果都不理想。“養狗人最懂養狗問題,為何不把他們組織起來?”于是,冷曉燕把社區養狗的居民中素質高、有熱情的人發掘出來,成立了文明養犬協會。協會一成立,會長就帶著大家征集意見,訂制了28個寵物垃圾箱,安放在社區各個角落,組織志愿者勸導不文明行為,寵物管理問題順利解決。
“眾人拾柴火焰高。社區群眾從來不缺乏自我服務的能力,關鍵是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整合利用的巧勁、發揮作用的平臺,從而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冷曉燕深挖有管理經驗、熱心社區事業、在群眾中有號召力的居民,組織他們發起成立群眾協調工作站等34個社區群眾組織及志愿服務隊。如今,大海陽社區志愿者從幾十人發展到2100多人,占社區總人數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