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10日訊(記者 鄔勇 許加薇)12月10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專場。會上有記者提問:煙臺港1861年開埠,已有近160年歷史,是全國綜合運輸體系重要樞紐、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港口,擁有西港區、芝罘灣港區等10個港區。請問,“十三五”期間,煙臺市沿海港口發展主要取得哪些成就?煙臺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李巖回答。
“十三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煙臺港口以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為主線,推進資源整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能力,港口競爭力顯著提升,為煙臺市加快對外開放、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全市完成貨物吞吐量3.86億噸,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
現代化港口群初具規模。2019年省港口集團成立后,煙臺在推動十大港區統籌發展的同時,支持煙臺港集團借助省港口一體化發展契機,加強與渤海灣港口集團深度合作,簽署了協同發展協議,充分發揮渤海灣南岸港口“西部離腹地近水深條件差、東部離腹地遠水深條件好”的特點,在參與渤海灣港口建設及“散集雙向”等業務合作基礎上,打造了一條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部、服務環渤海的黃金海岸線。
基礎設施水平再上新臺階。“十三五”以來,煙臺以西港區建設為重點,以結構優化為主線,對標國內外先進港口,加快大型專業化碼頭、深水航道和防波堤建設,累計完成投資67億元,爭取上級補助資金9.7億元,新建深水泊位25個、千噸級陸島交通泊位15個,新增通過能力貨物6271萬噸、旅客1078萬人次,新建擴建航道70公里,新建防波堤7.2公里。西港區40萬噸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30萬噸級航道投產,芝罘灣港區搬遷穩步推進,西港區和龍口南山LNG碼頭即將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生產性泊位247個,涵蓋17類主要裝卸貨類,礦石、原油、集裝箱、客滾碼頭達到或接近最大靠泊等級,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港口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十三五”以來,煙臺高度重視物流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港口生產水平,以西港區40萬噸礦石碼頭、通用碼頭為依托,打造了“幾內亞礦山源頭—煙臺港西港區—魏橋廠區”鋁礬土全程物流鏈,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典范;以西港區30萬噸級原油碼頭、西港區至淄博長輸管道和油品倉儲設施為依托,打造了西港區至山東西部腹地的油品全程物流鏈。此外,西港區礦石泊位和堆場完成自動化改造,實現了碼頭卸船、水平運輸、堆取料、混配、裝船、裝車的全過程自動化,港口智慧水平和作業效率顯著提升。2019年全市完成貨物吞吐量3.86億噸,今年以來,全市港口積極應對嚴峻的疫情考驗和市場形勢,全力穩固現有市場,積極開拓新市場,港口生產逆勢增長,1-10月完成貨物吞吐量3.32億噸,同比增長2.49%,鋁礬土進口、對非班輪居全國首位,滾裝運輸、商品車出口、化肥出口居全國前列,石油及制品、煤炭、木材等貨類吞吐量增幅顯著,為疫情期間經濟發展和貨物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
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完善。“十三五”以來,煙臺積極發揮港口樞紐作用,加快推進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西港區疏港高速、西港區至淄博長輸管道等項目先后投產,德龍煙鐵路大萊龍段電氣化改造工程有序推進,原油管道復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鋁礬土、油品等優勢貨種的水水中轉發展迅速,集公路、鐵路、水路、管道運輸四位于一體的陸海大通道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