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8日訊(記者 鄔勇 賈楚航)煙臺市政府新聞辦12月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煙臺市“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會上有記者提問:民生問題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請問通過“十三五”發展,老百姓在哪些方面能夠真切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煙臺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紹忠回答。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具體體現。“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像以往一樣,一直都非常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得到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十三五”以來,全市就業形勢穩定向好。城鎮新增就業2016年至2019年四年累計達56萬人,每年新增1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6%以內。職工工資水平逐步提升,全市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由2015年的5.99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8.23萬元。2019年城鎮居民低保標準7380元,比2015年提高1032元;農村居民低保標準5280元,比2015年提高1491元。從居民收支看,2019年全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5年提高12070元和5678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比2015年提高7849元和4450元。從物質生活看,人民生活更加舒適便捷。2019年,全市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45輛,比2015年增加10輛;空調77臺,比2015年增加27臺。
兜牢社會保障底線,大力發展民生事業,人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近年來,煙臺市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全面構建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幸福感體現在老有所養上。2019年末,全市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達到2992元,比2015年增加412元。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18元,比2015年增加33元。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432個,比2015年末增加325個。幸福感體現在住有所居上。2019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由2015年的34.5和39平方米增至38.9和42.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高、設施基本完備。幸福感體現在學有所教上,2019年,全市高等教育機構15所,在校生28.03萬人,比2015年增加9.76萬人。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擴增,2015年以來全市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63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地區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幸福感體現在病有所醫上,2019年末全市醫院比2015年末增加40所,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增加5725人,衛生機構床位增加613張。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520元,比2016年提高100元。全部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鄉鎮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幸福感體現在鄉村宜居上。全市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推進,農村無害化廁所已完成54萬戶,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90公里。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近年來,煙臺市不斷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夯實筑牢小康生活的“壓艙石”。2019年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2016年下降69%和71.6%。市域社會治理水平較大提升,市、縣、鎮、村四級綜治中心實現全覆蓋,共劃分網格9918個,配備網格員9642人,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村(社區)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