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利、解憂、有樂、享便、得安 煙臺拿出真金白銀辦民生實事
膠東在線9月27日訊(記者 王向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煙臺如何讓發展成果惠及城鄉群眾的?“十三五”期間,民生領域累計支出2884億元,占財政支出的76.6%;每年以市政府名義承諾并實施100項重點民生工程;“12345,有事找政府”服務品牌深入人心。在9月27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煙臺專場新聞發布會上,“讓群眾增其利、解其憂、有其樂、享其便、得其安”的回答有力且溫暖。
讓群眾增其利。更加注重城鄉居民收入均衡提升,讓居民的錢袋子鼓起來,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萬元,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翻番目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2:1,優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66.6萬人,總體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失業金領取標準、城鄉低保標準、特困供養標準均居全省前列。全市14.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讓群眾解其憂。把民生保障網織就的更密實,努力做到老有頤養、病有良醫、學有優教、弱有幫扶。全市建有各類養老床位6.5萬張,城市社區、農村社區日間照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74%、75%。先后榮獲全國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全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城市等榮譽稱號,醫養結合“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全市醫保參保率達到96%,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例下降至28%。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5歲,主要健康指標均居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間,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750余所,全面改薄、消除大班額基本完成。建有各類殘疾人康復機構43處,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2萬戶。
讓群眾有其樂。不斷完善文體服務設施,豐富活動內容,讓群眾有健康的體魄和歡樂的笑臉。市區基本形成“15分鐘健身圈”,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比達到40%。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83塊,是全國社會足球場地建設和社區足球場地建設雙試點城市。各類公辦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市藝術院團每年組織公益演出1500余場。成功承辦了山東省旅發大會、世界老年旅游大會、煙臺國際海岸生活節等特色節會,樹立起海岸生活的煙臺標桿。榮獲了中國十佳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讓群眾享其便。全面提升城市綜合保障水平,讓群眾出行更便捷,生活配套設施更完善。龍煙鐵路、濰萊高鐵開通運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600公里。蓬棲、龍青、文萊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70公里。完成老舊小區改造672個,先后推出了市區“一元公交”、社區食堂、城市慢道等一批惠民舉措,各區市主城區5G網絡實現全覆蓋。
讓群眾得其安。進一步加強社會治理,守護好群眾的幸福生活。六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七次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妥善處置和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成為國家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省首批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地級市信用指數排名穩居全國前10位。
未來五年,煙臺將按照“1+233”工作體系和中心城區“12335”建設思路,抓好“四個提升”,將更多的民生愿景化為幸福實景。
由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提升。爭取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兩萬美元,推動居民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同步增長,進一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健全城鄉統籌、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出臺“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
由脫貧攻堅向振興鄉村提升。打造煙臺蘋果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做強萊陽茌梨、葡萄及葡萄酒、大櫻桃等煙字號品牌,建設“中國北方種業硅谷”,開展新一輪農村環境整治工程。
由訴求受理向主動服務提升。推行“鎮街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主動查問題、解難題。全面升級12345服務熱線,做好“政企通”專線,打造城市總客服。
由粗放消費向低碳生活提升。建設全國清潔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城市,大力推廣核能供暖,支持長島爭創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推動昆崳山保護區創建全國一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打造美麗中國的“煙臺樣板”。
復審:宋君
終審:孫玲姿